前几天,凤姐说她不做手机,并娓娓道来讲了很多,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什么样的企业该做手机,什么样的企业不该做,其也并没有说的很明白。实际上并非是没说明白,本身这也不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事。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做手机,或者硬件呢,我想可能还是有些门槛的。否则一些想进入的企业也不会去展开收购,直接自己做就好了。
其实有个问题,就是大家做的未必都是手机,但可以是移动设备,智能设备,游戏设备,这些都可以。比如监控摄像头,比如电子阅读器,比如游戏头盔,比如耳机什么的。在我看来,一个企业要做硬件,至少要在技术、资源、用户、营销方面有所见长,以及要求更多。
有技术 但不是黑科技
比如现在的很多硬件创业者,其具有一定的技术,和一个好点子,但其没有用户,也没有营销,产品的未来发展是十分不乐观的。即使你找一些意见领袖写体验心得,在大的新闻平台上,给你做推荐的几率也是微乎其微,因为编辑更愿意将其判定为一个软文或者广告,而iPhone的新闻再软也不是软文,大品牌内容也容易被认可,但小品牌就……
这就涉及一个问题,就是这些硬件是有技术的,但并非黑科技。所谓黑科技,就是高于现在技术层次的技术的俗称,比如可以虚化的摄像头,比如超长续航且机身不重,比如曲面的屏幕,这些大多创业者并不曾拥有,几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手中的也才有那么几件,所以普通的硬件很难引起媒体的关注。
媒体关注,是因为媒体判断用户会关注,现在竞争激烈,如果硬让媒体推荐不关注的产品,用户也会一带而过,还是记不住。因此,产品的小创意,对于用惯苹果、每年等待苹果的科技圈来说,还是不够的。
没推广渠道 那就自己来
另一方面,当我们有一个好产品后,媒体也只能简单的关注下,因为新品层出不穷,不会一直的关注,因此,企业更需要一个自己的推广渠道。
比如对暴风科技来说,其VR眼镜可以在自己的播放器上天天打广告,一来卖产品,二来也体现自己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范围。再比如掌阅,其电子阅读器还没发布,就在自己的APP上做了很多活动,据其自己宣传,每天日活1000多万人,这个数字给自己打广告,且产品还是和阅读相关的,则能省很多广告费。
这么来看,新浪和微博其实也是应该推出硬件的,比如新浪手机,带有订阅跟踪功能,体育赛事不停的文字直播等等,都是不错的应用。最主要门户有很多广告位,可以给自己的产品进行推广。如果说各个部门是独立核算的,那则有点过于教条,要知道诞生一个新品类,是必须要原有平台无私奉献的,这里不仅是钱,个重要的是关注度。
只卖硬件 还是再卖服务
很多企业硬件难以挣钱,还是因为并没有和服务很好的捆绑在一起。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则相当有难度。比如你在手机里给用户一些VIP权益,但用户会用的习以为常,理所当然,在权益结束后,也不会再继续续费。
这里的问题在于,如何巧妙的引导用户付费,把硬件当成付费的一个平台,乐其不疲。这里最成功的例子,我觉得是kindle,你买来kindle,发现只能看书,什么都做不了,亚马逊做了超级大减法。然后你会问自己,自己的目标不就是看书吗,不能忘了初心。于是,你就开始看书了,然后就会买书,还买引进的书,于是消费上去了。
很多互联网品牌其实都可以这么做,比如QQ音乐可以推出个耳放,有了这个耳放后,用户再买每月会员,给予7折,而QQ音乐还会为这个耳放而特别优化,达到大家满意的效果;车载GPS可以显示点评或者糯米的优惠,从而让用户在不知道想吃什么时候,获得额外的语音提示,而用户消费积分累计后,可以免费更新内容。这里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产品较为特殊,能达到普通硬件不能达到的效果,才有可能成立。
有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当用户经常的触摸玻璃屏幕后,其实已经很渴望触摸新的产品。他可能希望触摸一个手柄,一个方向盘,一个光电枪,或者甚至是自己的皮肤。而移动互联网,可以在这方面给予其新的机会。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5-2017 by 南京微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18666号-8 本站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