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财税部门来说,2015年,是艰难的一年。自今年6月以来,中国财政收支之间的矛盾,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加剧。
根据中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今年6月财政收入的同比增长速度为13.9%,到了8月财政收入增速已经降至6.2%;但在财政支出方面,6月份支出增速为13.9%。到了8月,支出增速已经高达25.9%。从单月的财政收支对比看,7月支出增幅是收入增幅的两倍,到8月支出增幅已经是收入增幅的四倍。收与支之间的巨大压力已经凸显。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对经济观察报说,收入的问题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而8月的增值税出现了严重下滑。
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增值税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税种之一,增值税的收入占中国全部税收的60%以上,是最大的税种。
不过,相关财税人士则表示,今年7月和8月,财政支出都是20%以上的增幅,表明在2015年前几个月,财政支出没有到位,而现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正在凸显作用。杨志勇则预测,整个经济形势、收支问题都会在第四季度会趋稳。
尽管如此,中国财政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收支压力。
压力
财政收支的压力在今年8月,表现得最为明显。8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71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仅为6.2%。而当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44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25.9%。
如果从今年1月开始算起,前8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2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8%。支出增幅是收入增幅的两倍。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红驹认为财政资金的萎缩,与经济情况有关系。因为一般公共预算主要来自税收,经济不好税收收入增幅也会放慢。
在8月的财政收入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进出口税收增幅全部在下降。财政部公布的8月企业所得税为616亿元,同比下降15.4%。同时地方的财政压力也在加大。数据显示,贵州省2015年1—8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12.59亿元,增收43.35亿元,增长4.9%。1—8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384.83亿元,增加236.30亿元,增长11.0%。支出增幅是收入增幅的两倍以上。
地方政府收入增幅下降成了共同的趋势,在江苏省,8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60.87亿元,增长8.5%。而在1-8月,江苏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311.51亿元,增长10.3%。
以前被寄予厚望的土地财政在2015年的三个季度里,下滑趋势非常明显,2015年前8个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76亿元,同比减少1.1亿,下降幅度达到了38.4%。
相关财税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说,“收入肯定不如去年。虽然量化指标现在不是很严格了,关键是经济没有亮点,现在不少二手房的交易机构倒闭,说到底还是没有能够代替房地产的行业能够成为收入的增长点。其实在今年5月底汇缴所得税的时候,当时很严重的两种情况,要么没钱缴纳了,要么不用缴纳了。”
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政府只能寻找缓解压力的办法。
缓解办法
现在看来,扩大赤字、上缴有关机构收入、加大推动PPP(公私合作)模式,正成为中国缓解巨大财政收支压力的三种主要手段。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认为,现在中国还是有很大的投资空间,比如中西部的基础设施,东部基础设施的改造更新,民生养老,城镇化建设等。因此,未来扩大赤字的可能性非常大。
蒋震的说法,在今年8月的支出方面体现的非常明显。8月当月,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7335亿元,增长19.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万亿元,增长21.7%;城乡社区支出9492亿元,增长18.6%;农林水支出9033亿元,增长16.7%;节能环保支出2165亿元,增长22.7%;交通运输支出7604亿元,增长21.8%。
蒋震建议,价格扩大赤字后的债务收入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样支出结构不变,等于跨期分摊了投资和建设成本。杨志勇认为地方债务置换也是一种扩大赤字的方式。
除此之外,PPP也成为从财政部到地方政府力推的一种方式,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种既能缓解财政收支压力,又能调动社会资本来稳增长的最佳方式。9月25日,财政部确定北京市兴延高速公路项目等206个项目作为第二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总投资金额6589亿元。相比第一批三十个示范项目,第二批示范项目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资金额都有了超越性的增长。
但是PPP对于缓解财政压力实现稳增长需要时间。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郭克莎认为,一些政府部门对PPP的期望值原来比较高,但是落实的结果不太好,这就导致了很多政府主导的基建项目进展很慢,也是投资增速一直往下滑的原因。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企业的月度利润是从2014年8月开始负增长,一般企业出现利润负增长之后半年,往往它的不良资产就会往银行转,而同时企业又面临融资成本高、社保负担高、税费高的问题。
祝宝良发现,当面对上述问题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已经不起作用了。他说,“中央扩张了以后地方没有配套的资金对应,地方政府积极性又不高,那么扩张性的政策特别是财政支出政策是不管用的,这个时候怎么办?”祝宝良建议,扩张政策应变成以减税为主,而不要以增加支出为主。